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花卉栽培管理;花卉种植;花卉播种;施肥;温室栽培
花卉的栽培和种植,对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和营造氛围都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花卉栽培管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各个技术环节的把握和掌控,要严格执行花卉种植的步骤和细节,力求花卉生长、繁殖的健康、有序。
1把握好花卉播种的技术细节
播种是花卉栽培、种植的初始阶段,也是花卉能否健康生长的关键点,必须高度重视。就播种阶段来说,首先要做好耕地、整地和做畦的工作,耕地分为春耕和秋耕2种,耕地的深度应该设置为20~40cm之间,保持浅耕状态。整地则是通过打碎、翻地、整理杂物等手段保持土壤的通透和疏散,要注意把握土壤的水分含量,使土壤墒情适合花卉的栽培、种植。播种是花卉栽培管理前期的重要步骤,可以直接影响到花卉栽培的技术含量,也对花卉后期的生长有重大影响。所以,在花卉栽培管理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播种的时间和播种的方式。
具体来说,花卉播种的时间应该符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要结合气候、节气、天气、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综合考量,选择最佳的播种期。至于花卉的播种方式,一般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顾名思义,直播就是花卉直接播种的过程,播种的周期和细节可以较为完整的把握;育苗移栽则是“搬迁式”的播种方法,就是把提前培育的花卉苗种栽培到预先指定的地方,这种播种方式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对于直播和育苗移栽的不同播种方法,其需要运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手段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体现了花卉栽培管理的特殊性原则,也是花卉栽培“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特征决定的。所以,对花卉播种步骤和细节的把握,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各显神通”,要结合当地的实情有条不紊的开展,保障花卉生长的质量。
2要加强“肥水管理”和“除草修剪”
肥料和水,是花卉生长必备的要素,也是花卉栽培管理的核心环节,应该注意其中的细节和步骤,切实保障花卉生长的原料充足,营养丰富。施肥是将肥料投放入花卉生长中的过程,是给与花卉足够的营养成分,使之能够吸收更多的成长因子,加速生长,健康发育。就施肥而言,主要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是指基础性的肥料和营养,也是花卉肥料成分的核心,主要在栽培、种植的前期施加;追肥则是在花卉播种之后、生长周期之中追加的肥料,其目的是保证花卉生长过程中的肥料营养充足,保障花卉的稳定生长。从细节看,基肥的施加要根据不同的土质、土壤肥力状况以及花卉种类来确定,一般要多施加堆肥和厩肥,少施干粪、饼肥等。在追肥的施加过程中,应该多使用化学肥料、人粪尿、饼肥水等。总之,基肥和追肥的搭配使用必须“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保障花卉生长所需肥料的充足。
在花卉栽培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花卉的除草、修剪、整形的工作,保证花卉的“美丽和鲜艳”。例如,在花卉的中耕期,必须加强除草工作,对各种杂草、异物进行适度的清理,保障花卉生长的外部环境的安逸、舒适。在对花卉的整形和修剪中,可以采取诸如摘心、除蕾、抹芽等方法,对花卉进行一次彻底的“外科手术”,使花卉的生长更加“规范”。
3加强花卉栽培中气象问题的管理和控制
花卉栽培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为的为花卉生长创设良好外部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综合考量各种气象因素,加大对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的综合调控,保障花卉生长良好的气候和环境。我们以光照的调节、控制为例,来说明花卉栽培需要进行适度的光照调节。众所周知,由于花卉种类的不同,有的花卉喜阳,有的花卉喜阴,这就需要对花卉进行不同的光照处理,保证不同花卉对阳光的不同需求。这其中,遮荫是最常见的光照控制方法。通过遮荫,可以调节日光的光照度,增加或者缩短光照的时间,进行满足喜阳和喜阴花卉的不同需要。
再如,在温室栽培的花卉中,空气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温室大棚内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花卉生长所需的空气成分也会随时变化,这时就需要进行人工的调节和控制,进而保证大棚内部二氧化碳成分的合理存在,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有些时候,在温室内采取补加二氧化碳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花卉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室内大棚进行的花卉栽培,必须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保持温室内空气的新鲜,保证花卉生长所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足够、质量上乘。
总之,花卉栽培管理的过程,既要考虑前期、中期的播种、修剪和施肥,又要对后期的细节加强落实,同时也要考虑气象、环境的综合因素。唯有此,花卉栽培管理才能取得成效,花卉的产量和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佳富,高立波,白晓洁,刘炳友,庞九华.北方地区家庭盆栽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08(13)
2张道海.盆栽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07)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棉花;抗逆栽培;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江苏沿海棉区如何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四季异常,灾害频繁,病虫暴发,农业的自然灾害风险和生物危害风险日益加大。作为沿海地区大宗经济作物的棉花,其栽培环境逐渐逆化,宜棉气候年景难遇,逆境灾害年份多见,使棉花产业稳定发展面临挑战。推广应用异常气候条件下沿海棉区棉花抗逆栽培技术已显得十分重要。
1选用良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棉花育种要在重视抗虫性选育的同时,加强对抗病种质的病圃选择,使育成品种不仅抗棉铃虫,而且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增强这些新品种在沿海棉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安全性。必须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引进新品种,而且要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确保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禁止不合法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抑制品种多乱杂,遏制枯萎病、黄萎病新菌系侵入和生理小种多样化。主推科棉、苏杂、南抗(南农)、盐抗、泗抗(泗杂)系统主导品种,优化品种布局,促进良种配套良法。如何
2轮作换茬
推进轮作换茬,降低棉田土壤菌原数量,减轻枯萎病、黄萎病发病程度,建设高产稳产优质棉田,提高棉花生产水平。尤其在沿海旱作棉区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重病田,轮茬种植玉米、大蒜、冬瓜、叶菜类蔬菜等[1]作物1~3年,在3年内轮茬1遍。
3培育壮苗
选择无病、肥沃、光照条件好、管理方便的地段作苗床,实施好冬翻冻土、春耖晒土熟化、增施腐熟有机肥等工序。
4高垄栽培
培土壅根,能形成高质量的高垄,不仅利于棉花防风抗倒、防涝降渍,促进土壤散湿增温,而且有利于改善棉株根际土壤环境,提高供肥性能,促进棉苗根系发育,增强养分吸收能力。要将棉田高垄作为棉花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加以应用,及时培土壅根,形成高垄,增强棉花抗逆能力。如何
5合理密植
不宜为追求种植大铃品种而大幅度降低密度。过低的密度难以保证合理的群体总量,不利于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更不利于抗逆栽培,灾年难以实现稳产。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提高抗灾补偿效果。杂交棉移栽密度要从沿海棉区抗逆栽培实际出发,因品种类型、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水平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合理确定[2,3]。一般棉田栽2.7~3.0万株/hm2,高产田栽2.4~2.7万株/hm2。
如何
6水肥管理
突出棉花抗逆栽培和安全生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平田整地,配套排灌设施,改善棉田水利条件,提高防洪、防涝、防旱标准;按照“棉田一套沟、从种理到收”的要求,建设高标准棉田水系,配套好内外三沟,达到涝能排、渍能降、旱能灌,确保棉田遇暴雨不受淹、连阴雨不受渍、雨止田干,防棉苗水发水控;遇干旱灌得上,防棉花干旱死苗。增强棉花抗御涝渍旱灾的能力。重新认识增施有机肥对增强棉花抗病、抗涝、抗渍栽培的重要性,加大灰杂肥、人畜粪肥、菜籽饼粕等作基肥的施用比例,增加优质高浓度复合肥作追肥的用量,控制氮肥,稳定磷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实行配方施肥,促进棉苗健壮生长,增强棉花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7全程化调
化调不仅是棉花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棉花抗逆栽培的关键技术。要改变化调的片面理解,把化调作为棉花夺高产的关键技术和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搞好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全程化学调节。要改变梅雨期间不化调的习惯,即使遇连阴雨天气,也不放松化调,要因天、因苗制宜,进行勤调、轻调、多次调、主动调[4],确保优化个体群体质量。
如何
8病虫害防治
利用栽培措施改善棉田小气候,增加棉田通风透光性能,降低田间湿度,优化棉田环境,提高棉苗抗逆能力,抑制病菌侵染与繁殖,减轻发病程度,促进棉花稳发稳长。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必须在未发病前的苗期,及早使用药剂;蕾花期采取改善田间条件和药肥调控相结合的方法,减轻发病,即从6月初开始连续喷药保苗,可减轻蕾期的发病程度。对虫害,要密切注视虫情预测预报和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用药,控制盲蝽蟓、烟粉虱、红蜘蛛等害虫危害。要防治3代、4代棉铃虫,防治次数根据发生量确定。
如何
9参考文献
[1]欧阳琼成.沿江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22.
[2]白艳红,刘瑞娟,邹积田.棉花栽培应用抗旱保水剂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50-51.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3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3
引言
黄花菜色泽鲜艳、肉质脆嫩、风味独特、营养物质丰富,常用来清炒、炖汤等。黄花菜栽培管理过程中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黄花菜产量与品质,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1选择合适的栽培地
1.1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条件直接制约农作物产量与质量,选择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栽培地是黄花菜高产的基础。黄花菜本身属于喜温作物,适宜雨量与良好灌溉条件有助于提高产量,如果花期水量不足,会出现大量落花情况,直接对产量产生影响。降水量、日照时间与积温属于主要影响产量的因素。黄花菜在微酸和微碱的土壤中都可种植,栽培在深厚土层、较强抗旱能力与良好排水能力的土壤上,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1.2无公害生产地段
栽培时应选择具有良好生态条件、空气质量良好、无污染且交通便利,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区域,给黄花菜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标准,打下生产绿色食品的坚实基础,提高黄花菜产品档次与品位,提高黄花菜的产量与质量。
2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2.1处理种苗要点
黄花菜主要为无性繁殖。种苗宜选用生长旺盛、植株健壮且无病害的多年生植株。移栽植株时选择晴朗天气,将植株一侧30%宿根挖起,并将主根上的黑蒂切去,同时剪去肉质根上膨大的纺锤根,将其切割成单株后实施移栽,移栽过程中注意保证根部完整,避免根部损坏。
2.2施基肥要点
黄花菜作为多年生作物,定植后通常可以连续采收15a左右,因此土地翻耕时要合理控制翻耕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黄花菜作为喜肥多年生作物,定植前要施足基肥,适当增加肥料提高产量,依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合适施肥量,一般每667m2施有机农肥4~5t。
2.3合理密植要点
黄花菜栽培分为2种:春季与秋季栽培。这里笔者主要介绍春季栽培,其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与4月下旬。采用宽行窄株种植方便后期采摘与管理。一般行距50~60cm、穴距30~35cm,每667m2栽植密度为0.36~0.40万丛,每丛2~4株。最后就是将栽植深度控制在3~4cm即可。栽植前要进行种苗消毒,一般选择药剂处理方式,采用1:1000的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同类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
2.4中耕培土要点
黄花菜属于典型肉质根,在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中可以快速成长。中耕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透性等作用。一般在生育期间中耕2~3次即可,初次:幼苗出土期间,将冬季雍于顶部的客土疏开。再次:抽薹期,最后采收完毕冬季进行。当天气干燥时需要浇水,通常采用沟灌浸润的方式,快速完成灌溉即可,水分慢慢渗入田内,当畦中央土面微湿时将水排干;干旱田块则直接采用即灌即排方法增加土壤湿度。
3黄花菜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3.1整地要点
黄花菜栽培的主要环节就是整地理墒。黄花菜品质除了受到生态条件影响外,还直接受到栽培管理技术影响。黄花菜生产过程中的大田整地理墒主要包括:土地平整、耕地耙地及栽前理墒。整地就是在收获前茬作物后、黄花菜栽培前种植耕作土壤,通过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气性与蓄水保墒能力,加快土壤熟化,提高土壤养分,保证其中微生物的活动,通过施肥、中耕等作业方式,给黄花菜根系生长发育创造优良的土壤环境,为大田管理奠定基础。
3.2合理施肥
黄花菜合理施肥的基本要求包括定植肥、苗肥、薹肥及蕾肥。黄花菜栽植前开挖30cm深的定植沟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粪粪肥1~1.5t、优质堆肥2~3t、钙镁磷肥0.05t,在定植沟内分层施入;每年2月中旬出苗后每667m2施人粪尿0.1~0.15t;3―4月施肥,其中包括12.5~15.0kg尿素、10~15kg^磷酸钙及10.0~12.5kg的硫酸钾或氯化钾;花蕾始采后10d左右,每667m2兑水尿素5~8kg,对根部进行淋浇,或者采用0.1%磷酸二氢钾+0.3%氯化钾+1%尿素混合液喷洒。
3.3采摘时间
黄花菜产量与品质受到采摘时间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采摘时机。通常采摘时机选择花蕾发育至九成熟、顶部呈黄褐色、中部呈青褐色最佳。为保证采摘质量,一般选择早晨04:00―08:00或午16:00―19:00点气温不高时进行。如果采摘时间过早,黄花菜成熟度偏低影响风味与品质,如果采摘时间过晚的话,很容易发生开花散蕾。因此要重视采摘时间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证黄花菜产量与品质。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笑猫日记(整理2篇) 2024-08-02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6篇) 2024-08-01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我们家的年作文(整理8篇) 2024-08-03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收集3篇) 2024-08-03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整理(收集3篇) 2024-08-03